每到年底,不少人習慣要找個算命師算算流年運勢。
更多人則是人生遇到卡關時,會找命理大師解惑,看看何時能夠出運、轉運,或者改運。
但問題是,我們如何判斷什麼叫好命?什麼叫壞命?
如果這件事情沒有想通,我們會一直掉入一種制式化的社會框架中,認為有錢叫好命,沒錢叫歹命;掛主管職務叫好命,基層勞動叫歹命;有人愛叫好命,沒人愛叫歹命。
不是這樣的,所謂的高頻思維,是希望更多人能理解跳脫腦袋制式化思考的一種從心出發的「感知力」。
我用「感知力」,取代「思辨力」或「思考力」,是因為,感知是一種感覺,是一種內在精神的愉悅。
王志鈞 A+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近年疫情影響,身邊不少友人都深陷茫然狀態。
疫情看似為茫然之因,實則只是一個助緣,我所認識的好友們,年紀與我相若,年歲催人老,加上產業變遷快速,自然人生會突然有一種驟失方向感,或者人生失速而不適應的迷惘感覺。
年紀大了,經歷過很多事情,也習慣了很多事情,造成不太敢離開舒適圈與挑戰未知的勇氣,往往才是人生會茫然的根本原因。
但把時光拉回到我年輕的時候,難道沒有茫然過吧?
當然有,而且我比多數人還茫然、困惑,甚至經常舉步迷茫,不知前路應何往才好?
也正是因為年輕時常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,因此,我立志要成為一個擺渡人,希望指引更多像我一樣面臨蒼茫人生的青春少年或壯青年,可以知所進退,走出人生的混沌區。
王志鈞 A+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在這個世界上,最讓人痛苦的一件事情,就是人們都希望找到認同。
我們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,別人能認同我們。
但很抱歉,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所以,每個完全不一樣的東西,如何尋找到認同呢?
***
除了「認同」這兩字之外,還有一個人類的流行語叫「自我認同」。
如果「認同」是希望向外尋找能認同自我之行為或思考模式的人,那麼,「自我認同」就比較接近是希望向內尋求自我的肯定。
王志鈞 A+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什麼是我?
我是一張臉?一個身體?一個能動的手或腳?
我們對自我的探索,其實從優幼兒時期就開始了,而後到青少年期又經歷一次突破性的自我成長。
如果說嬰幼兒時期是在body上面探索自我,青少年時期則開始去探索各種想做的事情,以及體驗各種不同的五感經驗。
我們的自我好奇心,從對身體的探索,開始轉向身體之外。
我們開始冒險、旅遊、讀書、搞怪、夢想,我們的自我想要認識世界,並企圖創造世界。
王志鈞 A+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